FRIENDLY
友情链接
LINKS
解决方案
SOLUTIONS
草莓育苗期发生炭疽病、根腐病怎么办?
草莓在育苗期,由于连年种植,导致连作障碍比较明显,尤其土传病害日趋严重,草莓炭疽病、根腐病便是草莓苗期生产中为害最为普遍的两种土传病害。
一、草莓炭疽病
1、主要症状
草莓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、叶柄、托叶、匍匐茎等部位。匍匐茎比叶片受害重,叶片次之。
在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初为纺锤形、凹陷,当扩展成为黑褐色环形圈时,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。
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,还易导致草莓苗整株萎蔫死亡,发病初始1-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,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,随着病情加重,则全株枯死。观察根茎部横切面,可见自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。
2、发病规律
草莓炭疽病由真菌引起。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℃-32℃,相对湿度在90%以上,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。
7月-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,病菌传播蔓延迅速。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-5天过后的草莓连作田、老残叶多、氮肥过量、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,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。
3、防治技术
注意:炭疽病发生后很难治疗,应预防为主!
根部受炭疽病侵染
农业防治:
1、种苗检疫:选择有信誉的育苗企业引进种苗,种苗要经过产地检疫,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。
2、选择抗病品种:主栽品种中红颜、章姬等为易感病品种,甜查理、丰香、法兰地、佐贺清香等对炭疽病较抗病。
3、合理密植:控制育苗地种苗种植密度和繁育密度。
4、水肥管理:采用滴灌浇水,禁止大水漫灌,禁止在高温时段浇水。底肥重施腐熟的农家肥+钙肥+土壤处理微生物菌剂“土之星”,合理控制氮肥施用,增施磷钾微肥及微生物菌剂“优乐根”碳酶海藻益生菌母液。
5、中耕松土:增加土壤通透性,促进根系发达,培育健壮植株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
6、避免重茬:不能重茬种植,保证轮作期3年以上。
7、田园清洁:及时清除病叶、病茎、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,进行无害化处理,减少传播病原;及时拔除杂草,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。
8、异地育苗:对感病品种可采用育苗地北移至冷凉地区,减轻炭疽病的发生。
9、关于打垄:打垄在南方比较普遍,因为南方雨水多,很容易面临水淹的情况,北方某些地方没有这个习惯。对于南方或者雨水较多的地方,打垄的时候一定要做出效果来,打垄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水淹,所以一开始就要留有足够的高低差,否则雨水来临,水一淹,本身地里可能有几株得病的苗子,水一淹传播开,没下几场雨苗子就死光了。
药剂防治:
1、草莓定植前,可用土壤处理微生物菌剂“土之星”配合腐熟的农家肥一起施入土壤。
微生物菌剂“土之星”是土壤调理剂,由多种微生物复合菌、矿物质和黄腐酸组成。通过微生物菌的代谢繁殖,迅速抑制有害病菌的生存,同时调理土壤环境,增加土壤的透气性,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利用率。
并且通过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达到营养复壮、提质增产的效果,通过提高作物体内的酶活性达到提高免疫力、抗逆性的作用。作物健壮了,抗逆性就强,后期病害发生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。
2、育苗地,雨水少时间隔10天左右,雨水较多时间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药剂如嘧菌酯、吡唑醚菌酯。
推荐药剂:
30%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000倍+25%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;
250克/升咪鲜胺乳油800倍+60%唑醚· 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0倍;
70%苯醚甲环唑·咪鲜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;
10%苯醚甲环唑1000倍+22.7%二氰蒽醌悬浮剂1000倍;
30%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+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;
490克/升丙环·咪鲜胺乳油1000倍+80%福美双水分散粒剂800倍;
430克/升戊唑醇悬浮剂+68.75%噁唑菌酮·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。
非农药特效杀菌剂“炭疽净”+苯醚甲环唑是防治炭疽病最佳治疗配方,如开始发生时,可以使用该配方迅速控制,迅速治疗。
特别注意打药方式:飘打无用,地面、匍匐茎、叶面、叶背打透,关键一点药剂必须到达主茎接触的土壤周围,浸润它,地表要打湿。
二、草莓根腐病
1、主要症状
草莓根部病变呈现红褐色,莓农形象地称之为“红中柱”根腐病。根系感病从新生根和侧根开始,根系逐步呈现深褐色或黑色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根系迅速坏死,叶片黄化、枯死。
2、发病规律
草莓根腐病也属于真菌病害,病原菌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,由土壤和种子传染,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,来年可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。一般春秋多雨年份易发病,土壤温度低、湿度大时易发病,地温10℃是发病适温,积水、通透性不好的黏性土壤根腐病发生较重。
3、防治技术
根腐病可以称为草莓的绝症,一旦染病,只能控制不传染,基本无法彻底治愈,所以种植时应以预防为主。
1、农业防治
(1)实行轮作倒茬,一定要选无病地育苗,草莓田要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。
(2)定植时一定要选用不带病的苗子,而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,因为土传病害具有潜伏期长,侵染广,蔓延快的特点,所以带病苗子可能到后期才会发病,但有病菌就一定会发病,所以要从根源杜绝。
(3)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,尽可能覆盖地膜,有利于提高地温减少发病。
(4)加强管理,雨后及时排水,严禁大水漫灌。
(5)清洁田园,发现病株及时清除,带出田外销毁。
(6)土壤消毒,可以进行高温闷棚或者使用威百亩、石灰氮等进行土壤消毒,也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剂“土之星”进行土壤消毒。
2、化学防治
(1)移栽前蘸根、移栽后灌根:用恶霉灵+嘧菌酯或者使用“康尔根”微生物菌剂蘸根、灌根。
(2)喷雾:在草莓生长期间,交替使用60%噁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,每隔7-10天一次。
(3)淋根灌根:移栽后对所有的植株淋根灌根。
可选用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、或58%甲霜·锰锌可湿性粉剂、60%噁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或35%福·甲可湿性粉剂900倍液、3%噁霉·甲霜水剂1000倍液、或15%噁霉灵水剂700倍液、69%烯酰·锰锌或72%霜脲·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配合微生物菌剂“优乐根”碳酶海藻益生菌母液灌根,或者使用“康尔根”微生物菌剂灌根,连续防治2-3次。